• <tr id="iueau"><code id="iueau"></code></tr>
    <s id="iueau"><code id="iueau"></code></s>
    <tr id="iueau"><input id="iueau"></input></tr>
  • 欢迎进入上海起发实验试剂有限公司!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micromod 79-02-102说明书

    micromod 79-02-102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0-10-09 点击量:1301

    1994年6月,化学家Joachim Teller博士和物理学家Fritz Westphal在罗斯托克成立了micro caps Entwicklungs-und Vertriebs GmbH,自1999年以来,以
    micromod Partikeltechnologie股份有限公司。
    micromod Partikeltechnologie GmbH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专注于单分散微粒和纳米颗粒及其涂料的开发和生产?;П砻婀δ芑?或磁性聚合物粒子主要用于生化应用,在产品组合和开发活动中占据中心地位。公司内部设计的合成策略可根据应用情况实现从毫升到批量的颗粒生产。我们的综合目录包含了超过1000个项目,反映了广泛的微米和纳米颗粒产品。
    主要产品线为nanomag®(磁性多糖颗粒)、micromer®(聚苯乙烯共聚物颗粒)和sicastar®(二氧化硅颗粒)。这些颗粒类型由各种可生物降解颗粒和其他高度专业化的颗粒补充,例如:在室温下热封的磁性BNF颗粒(生物化纳米铁氧体)或对微量元素具有*结合能力的IDA乳胶粒子。perimag®和synomag®-D系列右旋糖酐磁性粒子在MRI、MPI和热疗应用中具有优异的性能。对于核酸的分离,可使用结合*表面特性和高磁迁移率的nanomag®-颗粒。荧光sicastar®和micromer®颗粒由于其高荧光强度和可变的表面化学性质,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尤其令人感兴趣。所提供的颗粒类型可用于各种粒径和功能化??筛輈GMP的要求与客户协调提供选定的产品。
    作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项目的合作伙伴,粒子技术领域的科学发现不断融入正在进行的业务中,开发定制解决方案。
    根据EN ISO 13485:2016的现代质量管理,结合先进的颗粒分析系统,micromod Partikeltechnologie GmbH能够确??突Вㄖ饕钦锒鲜约梁泻透咄可璞傅纳?、生物技术公司和各种研究机构)达到高质量标准产品类别。

     

    micromod 79-02-102说明书

    nanomag ® -D-SPIO粒子的直径为20纳米,50纳米和100个纳米被设计成具有羧酸基团的表面为共价蛋白质,抗体或其它分子,例如,通过碳二亚胺化学结合(参见技术说明200)。所述nanomag ® -D-SPIO-颗粒不能与传统的磁铁进行分离,但在一个高梯度磁场。官能nanomag ® -D-SPIO粒子在水,无任何表面活性剂提供。

    抗体缀合的20纳米nanomag ® -D-SPIO粒子被用于正?;蛞糯奘蔚南赴谋昙抢刺峁┱庑┫赴园凶橹糜谥瘟萍膊∮跋旎蛏撕Φ模℅oldberg等人,2011)。

     

    prod. code prod. name surface Ø Ø concentr. amount price EUR TDS MSDS 79-02-102 nanomag®-D-spio COOH 100 nm 100 5 mg/ml 5 ml 115 €

     

    碳二亚胺化学法研究生物分子在羧化微粒表面的结合

     

    micromod Partikeltechnologie GmbH

     

     

     

     

     

    引言

     

    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分子与微粒表面偶联方法是基于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微粒表面羧酸基团,然后与生物分子的氨基反应[1]-[6]:

    O O

    +

    O N -国民保健制度

    O

    该方法导致颗粒表面和生物分子之间形成随机的酰胺键,并且受限于分子(如抗体)在颗粒表面的定向结合[7]。

     

    方案

     

    给出了用特定蛋白或抗体包被固定量25 mg微粒的方案??筛菽母鋈艘笤诹勘碇薪械髡?。

     

    材料:

    • 含25 mg颗粒的颗?;煨海ū砻妫篊OOH或PEG-COOH),
    • 0.5 MMES缓冲液(2-(4-吗啉代)乙磺酸缓冲液),用2.5 MNa2CO3调节pH值至6.3,
    • 4 mg EDC(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 8 mg 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
    • 150-200µg蛋白或抗体,
    • 0.01 MPBS缓冲液(pH = 7.4),
    • 200µl 25 mM甘氨酸的0.01 MPBS缓冲液。

     

    程序:

    • 将微?;煨鹤浦? mL反应管中,
    • 将4 mg EDC和8 mg NHS溶于0.5 MMES缓冲液(pH = 6.3)中?;撼逡禾寤ξ⒘;煨撼跏继寤乃姆种?。
    • 室温下连续振荡孵育混悬液45 min,
    • 用0.01 MPBS缓冲液(pH = 7.4)通过离心(Technote 100)、磁性分离(Technote 101)或分子排阻色谱法(Technote 102)洗涤活化微粒,
    • 加入含150-200µg蛋白或抗体的0.01 MPBS缓冲液(pH = 7.4),
    • 将混悬液在室温下连续混合孵育3小时,

     

     

     

     

     

     

     


    • 用0.01 MPBS缓冲液(pH = 7.4)通过离心(Technote 100)、磁分离(Technote 101)或分子排阻色谱法(Technote 102)洗涤微粒,
    • 向0.01 MPBS缓冲液中加入200µl 25 mM甘氨酸,
    • 将混悬液在室温下连续混合孵育30 min,
    • 通过离心(Technote 100)、磁性分离(Technote 101)、分子排阻色谱法(Technote 102)或透析(Technote

     

     

     

     

     

     

    103)和0.01 MPBS缓冲液(pH = 7.4),

    • 将微粒重悬于1 mL PBS缓冲液(pH = 7.4)中,
    • 必要时加入20µl 1%叠氮化纳溶液,稳定混悬液。

     

    注:

    本方案旨在为生物分子或相关化合物的结合提供一般指导原则??赡苄枰徊接呕?,以实现不同情况下的功能和稳定性。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曰本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